素海霖「3 小時原味內衣」拍賣!你買唔買?香港日本籍 AV 女優素海霖(絵麗奈)近來因一場爭議性拍賣再度登上熱搜。這位被稱為「香港首位日本 AV 女優」的話題人物,近日在個人網頁推出「原味底衫褲」拍賣,標榜「親自穿著 + 簽名認證」,卻因「僅穿 3 小時」的尷尬設定引發軒然大波。從粉絲瘋搶到網民痛斥「發窮惡」,這場鬧劇折射出當下網絡時代的另類消費哲學。

爭議爆點:3 小時原味賣 3800 元,「親密感」明碼標價?
素海霖此次上架的「鄰家女孩原味套裝」包括白色 T 恤與短褲,底價 2000 港元開標,短短 24 小時內競價飆至 3888 港元。為證實「真實性」,她在影片中展示簽名過程 —— 僅穿該套內衣於衣帽間擺拍,並強調「絕無造假」。然而眼尖網民立刻發現破綻:「衣物平整如新,連摺痕都少,確定不是剛從衣櫃拿出來?」
面對「貨不對版」質疑,素海霖起初以「影像證據」迴避,最終坦承「僅穿 3 小時」,瞬間點燃負評潮:「3 小時連汗都未出,叫『原味』不如叫『試穿樣品』」「情願多花錢買偶像實體寫真,至少有收藏價值」。有網民更算出「單價」:「3 小時 3800 元,即每小時超 1200 元,比高級鐘點工貴 10 倍」。
從「行業慣例」到「負面營銷」:素海霖的反擊與流量收割
面對「消費粉絲」的指控,素海霖搬出「國際慣例」反駁:「日本 AV 女優如波多野結衣早有先例,台灣網紅也賣過原味襪子,為何單單針對我?」她更暗諷網民雙標:「男性向商品賣幾千蚊無人鬧,女性主導的營銷就被貼『發窮惡』標籤」。
事實上,「原味經濟」在成人產業確有淵源。日本 AV 女優經紀公司早將「穿著痕跡商品」視為粉絲經濟延伸,三上悠亞曾以 8 小時穿著的內衣拍出 1.2 萬日圓(約 670 港元),且強調「附帶香氣證明」。相比之下,素海霖的「短時長」設定雖被質疑,卻意外達到營銷效果 —— 事件後其 IG 粉絲暴增 1.2 萬,相關貼文互動量漲幅超 300%,坐實「黑紅也是紅」的流量法則。

網民兩極撕裂:情懷消費的合理性之爭
事件在連登、Dcard 等論壇引發激辯:
- 批判派痛批「物化女性」:「AV 女優本就處於行業弱勢,還要靠賣內衣維生,反映產業生態畸形」「將身體痕跡商品化,助長粉絲不健康的佔有慾」。
- 中立派認為「周瑜打黃蓋」:「粉絲心甘情願花錢,旁人無權批判」「娛樂圈本就是眼球經濟,素海霖只是善用規則」。
- 粉絲後援團則力撐偶像:「姐姐敢於突破框架,比千篇一律的明星更真實」「買家買的是情懷,不是衣物本身」。
社會學者陳穎指出,此類現象本質是「擬社會互動」的極端表現:「粉絲透過購買偶像私人物品,虛構一種『獨特親密關係』,商家則利用這種心理將『情感價值』標價販售。」
法律與風險:原味商品的灰色地帶
儘管爭議不斷,素海霖的行為暫未違反香港法律。根據《刑事罪行條例》,只要商品不涉及兒童色情或強制猥褻,成人間的私人物品買賣屬於個人自由。不過法律界提醒:「若商品描述存在誤導(如虛稱『長時間穿著』),可能構成『商品說明條例』下的刑事罪行。」
值得關注的是,事件暴露粉絲經濟的道德盲區 —— 當「親密感」成為可交易的商品,消費者該如何界定「支持偶像」與「非理性消費」的邊界?有網民質問:「如果素海霖明天賣『1 小時原味水樽』,粉絲是否仍會搶購?」
結語:從 AV 女優到網紅,素海霖的「另類出圈」能否長久?
素海霖事件無疑是當代網絡文化的縮影: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,爭議性話題已成為快速獲取流量的「捷徑」。然而正如影評人黃子華所言:「靠擦邊球走紅只能曇花一現,真正的影響力仍需建立在專業基礎上。」當「原味內衣」的熱度退去,粉絲終將回歸對內容本身的期待 —— 畢竟,在 AV 行業,觀眾最終要看的還是作品質量。
你認為「原味經濟」是創意營銷還是道德擦邊球?若你是粉絲,會為此類商品買單嗎?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看法!